![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64lLAe1R6RhPRNNr4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4zJU5D1R6RhQ9dlLL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yIySTF1R6RhPzapqV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3bLjZy1R6RhSjPt7I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fiCwIg1R6RhPzZpTX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AjwF4O1R6RhNMjOhW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源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HYQrsR3mZwDW3~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7999777&x-signature=zIFCsO7JEr6CaS9o8iB6RWK%2B33k%3D)
图为七月二十日拍摄的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主城区及远处的厦门岛城市景观。 曾德猛摄(人民照片)
日前,由国务院侨办主办的2022海外华商中国投资峰会在厦门召开,峰会主题为“绿色经济与海外华商企业可连续发展”。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位华商表率及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峰会时期,多位华商表率向记者分享了企业及自己在节能减耗、低碳技术等行业的发展和奋斗经历,并对参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推动双碳转型暗示充满自信心。
主动拥抱绿色转型
在美国创业数年,施乾平始终期待能让中国喷印品牌在国际上“立起来”。在他看来,主动把握绿色低碳趋势,给了他和团队一个机遇。
“1999年,我在北京创立了金恒丰科技集团,重点生产大型工业打印机。当时的打印机运用溶剂型墨水。虽然溶剂会挥发导致环境污染,但因在大幅面和宽幅面打印方面有巨大的市场,机构制品供不该求,利润很高。”施乾平回忆说,“2006年前后,国际上起始有国家持续颁布法令,需求打印设备更注重节能环保,起始限制溶剂型喷绘机的运用。我认识到,生态友好是工业打印行业将来的发展趋势。经过长期调研思考,我最后决定转型研制高精度的UV环保打印机。”
然而,这个决定遭到机构其他高层反对。“她们认为,开发环保打印机成本太高,实在不必冒险。但我认为,生态友好型的制品是企业可连续发展的核心,绿色发展势在必行。”施乾平说,“我抓住契机招揽了大批开发骨干,专注技术攻关。2010年,咱们率先研制出了5米宽幅UV环保打印机。”
环保制品造出来了,市场却不买账。“那时,售价百万以上的工业打印机几乎都是进口制品,而咱们的制品售价当时是128万元,市场很难接受国制品牌卖这么高的价格。”施乾平说,“当时工业打印机应用行业亦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行业内对绿色生产方式接受度不高。两年内,咱们的环保工业打印机没卖出去一台。”
2013年败兴,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工业打印机行业亦随之迎来了转型契机。施乾平迄今记得,2013年8月,经过一场推广喷印行业环保发展理念的论坛,她们卖出了6台设备。亦是从那时起,金恒丰在绿色工业打印行业打响了名号。
“此刻,咱们的工业打印机广泛应用于纺织服饰、宣传标识、增材制造等行业,制品销往德国、美国、英国等几十个国家。”施乾平说,“绿色低碳发展是企业必须践行的责任。对主动拥抱绿色转型的企业而言,机遇始终大于挑战。”
厦门艾德生物董事长郑立谋回忆来时路,亦认为主动进行绿色制品创新是当初最正确的选取。
“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改革开放后,我做为首批自费留学生,先后在法国和美国完成为了博士和博士后科研,并在美国生物医药开发行业工作了20数年。”郑立谋说。“2008年,全世界生物医药产业掀起肿瘤精细医疗的技术革命。当时,国内的肿瘤诊疗还相对落后,抗癌药品仍以细胞毒性药品的化疗为主,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和损失,亦给环境带来压力。我认准了精细诊疗这一热点行业,看到了报效祖国的机会,于是选取回国创业,成立艾德生物。”
郑立谋说,生物医药企业的价值就在于以更环保、更有效的技术和制品,处理临床痛点,让病人获益。为实现这个目的,郑立谋始终在带领企业自主创新。如今,企业开发出的核酸纯化技术及创新设计的基因检测试剂盒等制品,大大加强了核酸提取和基因检测效率,减少了耗材和原料的运用,亦减少了制品包装、试剂材料等医疗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咱们这代人,都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增长,亦目睹了有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短视做法。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周期,如今社会各界对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认识越来越强。做为生物医药这一新兴行业的企业家,我认为有必要自觉践行绿色转型,积极融入绿色发展大潮。”郑立谋说。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来到福建,扑面而来的气息让金鹰中国董事长陈昱廷感到熟练而亲切。12年前,怀揣着为家乡莆田打造世界一流工厂的梦想,她的父亲参与规划、建设了赛得利(福建)纤维工厂。
“建厂之初,咱们就决定斥资35亿元,从国外引入当时最先进的生产线和环保处理设备,力争在原料采购、生产、物流等各环节实现清洁生产。”陈昱廷说,“建成后,工厂持续升级针对工业污水、废气等的环保设备,环保投资占到项目总投资的22%。如今,工厂的排放指标已然远小于国家标准和环评批复标准。”
陈昱廷说,作为自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中国的侨资企业,金鹰集团对在中国的发展始终充满自信心,日前已累计在福建、北京、山东、江苏等省份投资超过800亿元。
“中国知道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的后,集团在2021年初成立了碳管理委员会,全面指点和监督金鹰中国区碳管理事务,并正式提出2030年在中国减碳30%。”陈昱廷说,集团一方面积极协调旗下企业参与国家碳市场交易活动,另一方面在内部加快与减碳相关的各项行动。2021年7月和8月,集团先后在江苏宿迁和广东新会工厂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还充分利用旗下企业太平洋能源集团的业务优良,在青海、新疆等地就氢能、风能等新能源项目进行了调研。
“回望集团在中国20数年来的发展,我认为企业的发展思路要始终保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陈昱廷说,“当前,绿色经济正在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之一。企业有必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制定发展战略,进行连续投资。”
谈起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马来西亚发林集团董事主席兼总裁、中国—东盟商务协会总会总会长林玉唐非常感慨。
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发林集团开启创业之路,数年来,集团成长为东南亚知名企业,他自己亦为促进中国与马来西亚及东盟在经贸、人文等行业交流合作持续奔走发力。
做为深耕东盟市场数年的海外华商,林玉唐重视到,东盟国家的华侨华人大都数来自中国南方省份,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亦多集中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东盟和中国北方地区的企业合作还有广阔空间。
“2010年,在香港国际投资贸易会上,咱们与山东省达成合作协议,在山东德州齐河县研发建设10平方千米的东盟国际生态城,这既能让东盟企业加深对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市场的认识,亦能为东盟企业入住中国北方市场供给交流平台。”林玉唐说。
2016年3月,东盟国际生态城项目开工,日前多个标志性建筑已竣工。生态城内部自然环境优美,同期建有多个东南亚特殊建筑和东盟民俗体验设备,供给了一扇认识东盟的文化之窗。
为促进双边企业合作交流,东盟国际生态城承办多项中国(德州)—东盟经贸洽谈活动。2019年,中国—东盟(德州)经贸洽谈会在生态城举办,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的180多名工商界表率和当地60多家企业参会,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触及精细化工、机械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去年5月,生态城线上承办了中国—东盟(德州)经贸对接会,当地分部、企业表率同东盟各国近百名工商企业界人士展开探讨。
“中国与东盟各国连续开展经贸、人文合作,给了咱们广阔的发展空间。”林玉唐说,“咱们将继续建设东盟国际生态城项目,帮忙更加多东盟国家的企业与中国关联业者进行对接,并结合中国—东盟在可连续发展行业的合作新趋势,着力促成关联绿色投资行业的合作交流。”
为漂亮中国贡献力量
对将来在中国继续进行绿色投资,几位华商干劲十足。
近几年,郑立谋正在加紧与国内外顶尖药企合作,加快企业绿色创新制品开发。
“在绿色经济的大浪潮下,侨企华商可主动拥抱机遇,踔厉奋发,从点滴创新做起,以主人翁的心理主动参与绿色转型,孵化出更加多民族企业,助力行业朝着高质量、可连续之路前行。”郑立谋说。
“2021年,中国和东盟正式创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让咱们感到振奋。东盟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种类繁多的清洁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让东盟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和清洁能源具备天然优良。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和风电设备及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国;东盟国际生态城所在的德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太阳能城。将来,咱们参与中国与东盟绿色低碳、清洁能源等方面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林玉唐说。
“做为市场主体,积极践行集约、节能、共享、协同等理念,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亦是企业的时代使命。当前,中国积极推动双碳目的的规划和行动,无论对新能源企业还是传统企业的低碳转型都供给了无限商机。咱们可充分发挥自己优良,奋斗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施乾平说。
近期,陈昱廷刚才查看了集团旗下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机构的“中水回用”项目。这一项目自2013年实施败兴,将城市中水“变废为宝”用于工业生产,每年可节省1000多万立方米水资源。“这相当于节省了全部杭州西湖的蓄水量。”陈昱廷说。
“做为海外华商,咱们热爱中国、关心中国。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咱们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一机会,主动参与绿色可连续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漂亮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陈昱廷说。